boyu新闻中心
图文实录 2023年平凉市质量强市建设新boyu博鱼体育闻发布会
11月29日上午,平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3年平凉市质量强市建设新闻发布会。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国庆介绍全市2023年质量强市建设工作情况,并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鑫、市重大项目办副主任高玉红、市建筑工程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涛一同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周葆宁主持新闻发布会。
大家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23年平凉市质量强市建设新闻发布会。
质量是强国之基和立业之本,质量发展关乎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质量强市建设的工作部署,全市上下严格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甘肃省贯彻落实
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国庆先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鑫先生,市重大项目办副主任高玉红女士,市建筑工程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涛先生,向大家介绍我市质量强市建设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甘肃经济日报、甘肃广播电视总台、平凉市融媒体中心、平凉新闻网、平凉广电网、平凉市人民政府网站、平凉发布等省、市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的到来。
首先,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市质量强市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国庆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质量强市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陈国庆
发布人:各位媒体朋友,boyu博鱼体育大家上午好。我市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今年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质量强市大战略。市委、市政府把质量强市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出台《平凉市贯彻落实
第二,突出协调发展,增强质量发展创新动能。一是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制定了《首席质量官管理规范(试行)》,开展企业首席质量官、卓越绩效管理准则等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组织120余户规上企业参加了线上首席质量官培训。每年发布《平凉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白皮书,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参考依据。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技术创新企业4户、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户、省级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户,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4户。2户企业、2名个人荣获全省“先进企业”“优秀企业家”称号。二是坚持先进标准引领。修订《地理标志产品 静宁苹果》《马铃薯品种 庄薯4号》等地方标准5项;《小麦品种 陇麦479号》等12项地方标准获批立项;发布《平凉米香醋》《平凉特色美食 平凉羊肉泡》等5项地方特色名优小吃及《平凉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银行营业网点点位建设指南》等团体标准。平凉红牛等5项团体标准已由中国畜牧业协会申请获批立项。虹光电子公司、红峰机械公司等制造企业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制(修)订。三是培育质量品牌标杆。修订了《平凉市人民政府质量奖实施办法》,对获得第八届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的甘肃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给予10万元奖励。启动了第四届市政府质量奖评选,组织企业参加全省质量培训教育和质量品牌提升、全省“数智品牌聚创未来——2023甘肃品牌论坛”等活动。
第三,立足农业品牌,提高产业质量竞争水平。“平凉红牛”和“静宁苹果”入选国家精品品牌培育计划。出台《平凉市“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6年)》《平凉市“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平凉红牛精品品牌培育方案》《平凉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6年)》《关于加快推进平凉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坚持质量第一,推动“平凉红牛”和“静宁苹果”走出一条集约化、内涵式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第四,发展优质制造,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抢抓东部地区智能终端产业转移机遇,引进智能终端制造企业13户,累计实现产值16.7亿元,首批“甘肃制造”国产电脑、电动牙刷、血氧仪、微型耳机等产品已在平凉下线万吨玉米加工淀粉——国维淀粉项目已建成投产,红峰公司、虹光公司等22户骨干企业,加大行波管、接触器、断路器、智能疏水阀、凝结水回收装置、减温减压器等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培育力度,不断推动传统装备制造业改造升级。以静宁恒达、宝马纸业为代表的纸制品生产企业质量水平总体稳定,全市正在打造西北最大的绿色纸品生产基地,涵盖生活用纸、包装用纸、印刷用纸、无纺布等多个品类。甘肃景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生物基全降解塑料项目已建成投产。
第五,落实各方责任,提升工程质量保障水平。不断健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级负责的质量管理机制,全面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全年累计组织竣工验收项目142项,一次验收合格率100%,设置竣工永久性标牌工程116项(道路项目未设置),培育省级“飞天奖”3项、省级文明工地12项、市级“崆峒奖”7项、市级文明工地24项。全市交通工程大力推行“线上+线下”同步监管机制。督促建设单位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对原材料和工程实体质量进行抽检,动态掌握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管,对49处新建工程全部办理了质量监督手续,70处在建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到100%。
第六,提升服务品质,增加优质服务质量供给。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对照市级行政许可事项,严格执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做到清单之外无许可。积极贯彻《个体户登记管理条例》,持续落实全程电子化登记、企业名称登记自主申报、“一窗通办”“证照分离”“秒批”等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政策措施,不断优化企业注销流程,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2条措施》《26条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聚力推进“政银携手 共助小微”三年行动落地,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组织开展市级公共服务质量监测,制定《平凉市落实2022年全省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整改问题责任清单》,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责任部门,限期督促相关部门抓好整改。
第七,夯实质量基础,提升质量基础服务效能。一是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平凉市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和18个小站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扎实开展“质量月”活动,组织开展质量强企等专题培训,培训企业负责人200余人次。二是积极推进标准化和计量工作,实施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9项,修订发布地方标准5项,12项地方标准制(修)订获得省级批准立项,制定发布团体标准6项。建立平凉市标准化专家库,聘任专家17人。新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项,检定各类计量器具25343台(件)。扎实推进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持续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新增各类认证证书60件。三是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定印发《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2023年)》,开展危险化学品、燃气具及相关产品、烟花爆竹、电动自行车、消防产品等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排险除患”攻坚行动,督查检查企业723户boyu博鱼体育,发现问题隐患10户,解决质量问题4个。制定年度抽检计划,完成市级抽查285批次,合格率97.89%。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与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定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框架协议,与固原市市场监管局签定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协议,与市检察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衔接机制。五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212处。全市纳入监管的特种设备单位1390家,现有在册特种设备10468台(件)、在用9101台(件),全市特种设备年平均隐患率0.22%、检验率99.86%。
第八,boyu博鱼体育优化质量监管,推进质量治理现代化。一是加强消费环境建设。多部门联合开展“3•15”主题宣传,集中销毁假冒伪劣商品。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查处侵权假冒案件103件,处置投诉举报5189件。二是部署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严查销售未经强制性认证的电动自行车(摩托车)、不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收取殡葬费用、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中小学校服等11类违法行为,加强网络平台和网络交易监管,规范网络交易行为。三是加强公平竞争环境建设,深入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持续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强化价格监管,统筹推进综合整治假国企央企行动和医疗领域腐败问题整治。
各位媒体朋友,推进现代化建设,质量是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质量是关键。我们要牢固树立质量问题关乎发展全局的意识,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加快质量强市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平凉提供质量支撑。
主持人:感谢陈局长的介绍。下面进行提问环节,提问前请记者朋友先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提问: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提问:请简单介绍一下平凉市在品牌建设方面有哪些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还有什么举措?
高玉红:品牌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近年来,平凉市大力发展根植平凉、服务全省、面向全国及国际的本土特色品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打造了“静宁苹果”“平凉红牛”“灵台皇甫谧”“崆峒山”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品牌建设。全市建立起市级领导统筹、行业部门牵头、县(市、区)落实的品牌推进工作机制。市发展改革委在“十四五”规划、平凉市新型城镇化规划等综合性规化中对推进品牌建设专门部署、细化任务。市直各机关部门相继出台《农业精品培育示范区创建案》《“平凉红牛”品牌培育实施方案》《“静宁苹果”品牌培育实施方案》,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同时,引导企业自觉对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推动平凉红牛等重点品牌标准体系建设。
二是立足区域特色,讲好重点品牌故事。近年来,平凉市围绕九大重点产业链建设,狠抓重点品牌攻坚,一批本土公用品牌和特色品牌脱颖而出,“家乡特色”转变为“城市名片”。如:“静宁苹果”品牌价值达到161.3亿元,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位列2023中国区域品牌第19位。“平凉红牛”荣获2023中国肉类协会“最受关注品牌”“最受关注产品”两项大奖,品牌价值达到222.77亿元,入选“2023中国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声誉畜牧类100强”。“问道崆峒·养生平凉”依托崆峒山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讲好黄帝问道故事,打造康养圣地。“灵台皇甫谧”以中医针灸为主,实现文旅康养融合,打造“商周文化名城针灸养生圣地”品牌。目前,全市品牌发展氛围日益浓厚,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竞相涌现,老字号品牌、非遗品牌、文旅品牌各展风采。
三是创新营销推广,持续提升品牌影响。通过办好平凉红牛节、静宁苹果节、崆峒文化旅游节、平凉全球旅行商大会等大型节会,诚邀各界客商洽谈对接业务,推广我市优势特色产品。组织相关企业积极参加“兰洽会”“西博会”“甘肃省中医药产业招商大会”等节会,平凉特色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精心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品牌日”活动及国内国际等产品展示推介评优活动,充分利用网络销售平台,引入线上线下交易机制,提升特色产品、知名品牌国际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围绕创建“三大基地”“两个示范区”目标,立足产业转型提质发展,着力培育精品品牌、企业自主品牌、产业集群品牌、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一批自主创新、品质高端、信誉过硬、市场公认的平凉精品,推动平凉区域品牌享誉全国、走向世界,为推动平凉高质量发展提供品牌支撑。
一是培育壮大平凉品牌矩阵。深入实施农业生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持续打造“静宁苹果”“平凉红牛”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打造一批质量卓越、优势明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平凉制造”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品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强服务品牌意识,提升服务品牌价值,擦亮“平凉服务”金名片。
二是强化品牌培育保护机制。建立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品牌发展机制,加强分类指导、梯次培育,支持企业创建质量品牌。建立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体系,支持企业导入先进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加强品牌保护和维权。
三是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持续组织行业龙头企业参加“中国品牌日”活动,支持平台机构和龙头企业开展主题性品牌推广活动。依托各类博览会、展销会,加强融合传播、营销传播、国际传播,大力推广平凉品牌,讲好质量品牌故事,传播平凉品牌文化,增强消费者对平凉品牌认同boyu博鱼体育,不断提升平凉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甘肃广电总台记者提问:新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57号),自2023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请您将《管理办法》出台修订背景、意义、主要内容以及我市的贯彻落实意见等内容简单介绍一下。
建筑工程质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事关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建筑工程质量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部署建设质量强国,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任务要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修订出台的《管理办法》,主要从调整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范围、强化资质动态管理、规范工程质量检测活动、完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责任体系、提高数字化应用水平、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加大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一是迅速安排部署,快速推动工作落实。4月3日,组织召开了全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住建部令第57号)宣贯培训会议,4月中旬至5月上旬,组织开展了全市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专项检查,对全市现有的22家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了“全覆盖”抽查检查,整体达标合格率86.3%,并根据检查结果实施差异化重点监管,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全市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监管。
二是强化质量管控,严查报告造假行为。严格按照《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进一步强化检测机构动态监管,始终把严肃查处检测数据弄虚作假、出具虚假报告等报告造假行为作为对检测机构监管的重点,并有重点地加强对近年来新成立检测机构及省(市)外检测机构驻平分支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工程质量检测数据结果真实、可靠。
三是加强“两场”联动,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在加强检测机构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同步加大对在建房屋市政工程项目的延伸检查力度,重点对在建项目实体质量进行抽查,确保项目各参建单位坚决扛牢工程质量主体责任,切实保障建设工程质量。
建设工程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事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一步,市住建局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建筑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构建现代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推动工程质量品质提升,打造优质工程、精品工程,让人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提问:农产品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源头,请介绍一下,我市采取哪些举措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李鑫:“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公众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坚持从生产、标准、技术、制度等方面,协同发力、产管并重,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向好,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有效保障了全市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聚焦风险隐患,强化源头治理。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食品安全的源头,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源头治理、全程控制,强化科技支撑、严格依法监管、推进社会共治。认真开展农资打假、“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推广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规范农药经营销售行为,落实各项监管制度,提升投入品管控水平。抢抓农时季节,突出重点区域,开展种子、农药等护农百日行动和“双随机、一公开”等专项执法检查7轮次,检查农资经营主体3649家(次),查办案件118起,罚没金额29.06万元,严厉打击非法添加、使用违禁农药等行为。
二是聚焦品质提升,推进标准化生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制定生产操作规程和风险防控手册,健全完善标准体系。新发布农业地方标准8项,累计达到112项。大力实施“三品一标”四大行动,创建全国(省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150万亩,认证“三品一标”251个,29个农产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4个地标产品入驻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体验馆。精心培育“甘味”精品品牌,“平凉红牛”“静宁苹果”挤进“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33家企业进入“甘味”企业商标品牌目录,不断提高平凉“甘味”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聚焦能力提升,加强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认真开展“CMA”和“CATL”双认证,预计11月底7县(市、区)全部通过双认证,我市农产品检测水平跨入全省第一梯队。扎实开展风险监测,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增加监测品种、加大监测频次,完成定量检测3936批次。强化业务技能培训,定期举办全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技能竞赛,积极参加国省技术大比武,带动完善全覆盖培训、常态化练兵、技术骨干培养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检测人员能力水平。
四是聚焦全程管控,完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形成“村有人看、乡有人管、县有人查”的监管格局,确定乡镇专兼职监管员193名、村社协管员1662名。认真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255家生产主体开具合格证1.57万张,带证上市农产品达到1.07万吨。加强准出与准入衔接,健立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监管体系,207个监管机构、2218个种养基地、660家农资企业纳入全市追溯监管平台,实现了实时监控、智能监管,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能力和水平。
平凉发布记者提问:评选表彰政府质量奖是各地推进质量提升,加强质量品牌建设的重要举措,请问我市在市政府质量奖评选方面有哪些政策举措?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质量强市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陈国庆
陈国庆:开展政府质量奖评选是全国提升质量品牌的一项重要举措。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12年设立中国质量奖。中国质量奖是我国质量领域最高奖项,旨在推广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模式和方法,促进质量管理创新,传播先进质量理念,激励引导全社会不断提升质量,推动建设质量强国。中国质量奖每两年评选一届,已开展了五届评选。
省上设立省政府质量奖,每两年评审一届,省政府质量奖原则上每届共奖励3名获奖组织或个人,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原则上每届共奖励5名组织或个人。目前,省上已经开展八届省政府质量奖评选,我市甘肃虹光电子公司、甘肃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公司分别荣获第七届和第八届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
2012年5月,市政府印发了《平凉市人民政府质量奖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设立了市政府质量奖。市政府质量奖是市政府授予全市在创新质量管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
2018年和2022年,先后两次对《实施办法》进行修订。每届评选市政府质量奖2个,市政府质量奖提名奖3个,每两年评选一次。《实施办法》还明确对新获得中国质量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省政府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的企业或组织,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10万元人民币一次性奖励;对获得市政府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对获得市政府质量奖提名奖的企业或组织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2012年、2015年和2020年分别开展三届市政府质量奖评选,甘肃红峰机械公司、静宁县恒达公司、平凉海螺水泥公司、甘肃虹光电子公司、静宁县红六福果业公司5户企业获得市政府质量奖,共兑现奖金100万元。同时,给获得第八届省政府质量奖的甘肃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公司给予10万元奖励。
今后,我们要围绕九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按照“培育一批、发展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思路,建立梯次培育计划,推动企业以质量品牌培育和政府质量奖争创为载体,深入开展质量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企业“拳头”产品品牌效应。